从“信创AI”爆火,聊聊“单只基金健诊”究竟应该看什么? 环球即时看
2023-04-04 20:30:38 清一色财经

最近有一张图还挺火的: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堆基金,昨天单日“估值涨幅”与“实际涨幅”相差甚远!

为什么会不符呢?

首先我们要知道“估值涨幅”是按照定期报告披露的股票持仓来算的,比如昨天的“估值涨幅”的数据,就是按照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持仓股来计算的。而实际涨幅就是根据当下真实持仓股票算的。

那么,哪些基金会出现在这张表里面呢?

就是去年四季度的持仓与现在很不同的,换言之就是:没有在去年底潜伏,而是在今年有追高AIGC嫌疑的。

对于这个情况怎么看呢?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。

因为我就买到了同样情况的基金“海富通股票混合”,并且,在它大涨前几天就把它“卖飞”了。

当初买“海富通股票混合”是因为看好它重仓新能源,于是我把这只基金当成新能源基金来布局。

然后,有一段时间我发现,这只基金的涨跌与重仓股的涨跌非常不同步。当时我就判断,基金经理一定调仓了,没有重仓新能源了。所以,我就把卖了。卖了后不久它突然就爆涨了,所以可以肯定的是,基金经理去追风口上的信创数字经济和AIGC概念了。

这里我要强调的是,我卖这只基金不是因为它之前一直在跌,而是我发现基金经理开始“风格漂移”了。基金经理在2022年的4季报还写了会继续重点布局新能源,但是从今年表现来看,并没有继续布局新能源。这就严重影响了我的基金持仓整体配置布局。

那么,是不是上面名单中的基金,都要一杆子打死呢?

肯定也不是。

我们觉得还是要分情况讨论:

1.海富通这种:原本一直重仓新能源,半途突然追高信创,我觉得就要抛弃,因为太飘逸了,打乱我布局新能源计划。

2.名字里面带“电子,信息”的,比如“嘉实信息产业股票”,我觉得去做趋势投资,是可以理解的。因为人家基金定位就在这个大行业中,所以不算飘逸。

3.名字里面带“行业精选,景气精选”的,比如“招商行业精选股票”,我也觉得能理解,因为其本身就是全行业去挖掘高景气行业,也不算飘逸。

之所以现在说2和3情况能理解,是因为这两种基金到底“算不算追高”呢?这个只能从最后后视镜来看了。如果真如大家所说,信创、电子是今年一整年的主线,那么现在Q1买进入,就不算追高;如果下周就开始冲顶暴跌了,那么就算是追高了。

从这件事情,就引入了我们接下来想说的“基金健诊”的话题。

很多资历尚浅的理财经理和投资者,都会粗浅的认为:一只基金短期表现不好,就代表这只基金变得不好了,基金经理也不好了,就想着要赶紧把换掉。

但是,如果判断一只基金好坏真的这么简单的话,也不会广泛出现“一买就跌,一卖就涨”的情况了。所以,咱们金融行业从业者,一定要有概率意识。我们就姑且相信这些系统的转换胜率高达70%好了。这就是说:每做一次“建议转换”决策的胜率是70%,那么,连续2次做决策的胜率就是70%x70%=49%—— 这就已经低于50%了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“多动不如少动”。

所以,九思一直认为,基金健诊就是一个“博概率”的事情,无论是宣传70%决策胜率也好,还是80%也罢,只要基金健诊决策胜率不是100%,那么,随着给客户做单基金诊断和转化建议的次数越多,决策的正确率就会飞速下降,最后的结果就是“进一步失去信任”。

单只基金诊断究竟应该看什么?

对单只基金做诊断,是有必要的。但是,绝对不是靠对历史业绩做大数据分析得出的。也就是说,判断一直基金是否还值得持有,不是靠“定量”分析出来的,而是靠“定性”。就像昨天万老师写的一样,一只基金不值得持有,一般主要是这么五个大的逻辑:

(1)买的产品的基金经理是否发生了更换;

(2)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是否已经远超其管理半径;

(3)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发生了严重的风格漂移;

(4)基金经理中长期业绩是否也不再优异;

(5)基金经理所在公司是否发生重大股权或治理结构的变化,可能严重影响基金经理操作等。

更细节深入地分析,可以点击:

所以,九思的“单只基金诊断”的核心是剔除明显不靠谱的基金经理,而不是去为了迎合客户想换基金的心理,去找另外一只近期业绩好的基金。

因为,不同的基金,都有不同的投资风格,而不同风格的基金在同一个市场行情下,表现就是不同的。价值风格相对比较“稳”,在熊市非常抗跌,反过来弹性也会低一些。成长风格更具有“弹性”,在牛市冲得更猛,但是波动很大。

所以,我们要学会分辨基金风格,并不是为了追随市场变化去给客户调仓换基。因为没有人能预判市场变化,特别是现在那么多黑天鹅事件(疫情、战争),如果我们自作聪明去择时,很容易被啪啪打脸!

我们要做的是在基金走势出现较大波动时,可以用“基金风格”来给客户进一步解释原因,让客户“知其然,且知其所以然”,让我们以及客户可以做一个“安心的等待者”而不是“焦虑的追随者”。

“基金健诊”与“账户健诊”的核心区别

九思的基金健诊服务严格来说属于“账户健诊”,其底层逻辑是“弱者思维”,采用的是“应对策略”。而市面上的“基金健诊”底层逻辑是“强者思维”,采用的是“预测策略”。

那么,什么是“弱者思维”,什么又是“强者思维”呢?

强者思维的预测逻辑

我先说“强者思维”好了,在投资中,强者思维就是“试图去预测市场的走势”,去通过技术分析也好,基本面分析也好,去预测什么时候市场会跌,什么时候市场会涨。然后根据预测结果,提前去不同行业和风格的基金布局。

这个正确率有多高,我相信大家心理都有数。

要是市场走势,风口行业这么好预测,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基金经理去年亏这么多呢?

弱者思维的应对逻辑

我们采用的“弱者思维”就是承认自己能力有限,只聚焦于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即可。

放在投资中,那就是“不去预测市场走势”,而是“做好应对,随遇而安”。基于这套思维,我们打造了“KABE模型”,从4个层次去做诊断,而不是仅仅看基金。

K:KYC(深度了解客户的“财务诊断”)

A:Asset(分析股债配比的“大类资产配置诊断”)

B:Balance(分析基金风格与行业是否分散配置的“基金均衡诊断”)

E:Examine(最后才是基金业绩评价与诊断)

这一套账户诊断流程的核心是什么呢?

那就是第一步“K”,真正了解客户。我们作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者,不仅帮客户管资金,更是管理客户的情绪,客户的认知水平,管理客户的投资行为。

所以,大家发现没有,真正的“健诊”不是只关注某一只基金好不好,不是脚痛医脚。而是要上升到“均衡配置”的维度,关注客户的基金账户整体表现如何。

当然,基金诊断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业务,需要理财经理对客户特征、客户投资行为、基金风格及市场走势等多方面、全方位的了解。为了更好给理财经理赋能,我们也开发了系列的课程和相关诊断服务,详询:

相关新闻: